頂果法王長壽佛大加持.jfif

就在前段時間得到了幾位大仁波切殊勝的蓮師伏藏長壽佛灌頂之後

當然也進行了這個長壽佛的實修

那大家認為我們這樣修長壽佛給我們加持

我們的壽元就增長了嗎?

我相信一定會有幫助

實際上這個對我們在增加壽元的運氣上一定會有大幫助的

我們看醫師後病比較容易好

例如確診後吃藥好不了的突然間再吃幾天的藥就好了

睡覺起來精神會比之前更加飽滿

那我也發現我在練太極時領悟到的更是細膩

我其實要說的是在我們身體的活動上我們也要下功夫

曾幾何時我們都忘了早上起來要活動活動

這天清晨我送小朋友去上課時才發現幼兒園老師早上都會帶小朋友做體操

      小朋友早上做運動伸展.jpg

所以你想要得到壽元增長元神光彩

這個每天身體上的活動一定是要的!!

 

最近我的太極老師在同一個時間教了兩門太極武術~

一個是孫氏太極拳(濃縮版)與一個是非常難的楊氏54式太極劍

因為我獨獨對孫氏太極產生非常濃厚的關係

這個啟發最早是我每次去象山公園練太極時

太極老師每次都會特別發時間打一套很特殊的拳

那套拳非常的流暢與漂亮

後來才知道那套拳是孫氏太極拳

在這一次我先用所有心力去將孫氏太極學起來

這是我最近最最大的身體得到大加持的收穫!!

因為這個孫氏太極是活步太極

也可以說可以拿來防身的太極

也因為開始研究孫氏太極的緣故

開啟了我往陳氏太極武當太極的研究世界~

這就猶如我從修蓮師開始開啟蓮師伏藏本尊密法的研究與實修

 

那我為了學這套孫氏太極拳也是下了點功夫做研究

我發現最早太極是由武當開始

後來由蔣發傳給陳長廷(陳氏太極始祖)

再後來陳氏後代陳長興傳給了楊露禪(楊氏太極始祖)

與此同時武禹襄跟楊祿禪頗有私交(杨露禅的次子杨班侯,就在武禹襄私塾那里读书)而對太極非常有興趣

最後拜陳清平門下學陳氏太極因為天分的關係創造出武氏太極

大家一定很好奇我在講孫氏太極跟武氏太極有甚麼關係?

武氏太極後來從李亦畲傳給了郝為真

最早李亦畲只傳給了一招懶紮衣給郝為真

郝為真這招懶紮衣練了半年

李亦畲實際上是考驗郝為真學武的恒心還有他對武氏太極拳的熱情

最終才決定教他武氏太極到最後將師承傳授給他

那郝為真最後將師承傳給了孫祿堂

孫祿堂最後自己成為孫氏太極的始祖

那這個孫氏太極是真正能夠戰鬥以至於後來孫祿堂戰勝日本人5大技術高手俄國格鬥家而得到武聖的稱呼

這個孫祿堂跟郝為真你如果去考察他們的足跡的話

你會知道兩人都是從小刻苦後來認真習武才得功成名就的!!

 

這天我的太極老師說既使他現在得獎無數

而且在台灣也站穩腳步

但是他每次去大陸跟丁水德師爺問攬雀尾的真義時

丁水德師爺都會感慨的說這個攬雀尾功夫非常深所以他現在還努力研究中(就是真正的太極傳承不輕易傳給外人啦!!)

李亦畲教給郝為真的懶紮衣

丁水德不想教太極老師的攬雀尾

陳式太極中稱作「懶紮衣」(還有稱「懶擦衣」)後在楊氏太極傳系中演化為「攬雀尾」

原來太極核心最厲害的一招就是攬雀尾啦

 

我當初是為了帶我的父親去學太極增進健康

現在我開始想著幫下一代的身體增進健康

假如我現在可以幫助他們學一點最基本的太極

就是種一個因

日後他們有機會再去找他們的太極緣分生長茁壯

李連杰的太極禪~太極十三勢視頻做的簡單易學

我想看看能不能教小朋友來練這個最簡單的太極十三勢

他們的太極禪教一招就要教半個小時

六歲小朋友學一招大概要花兩三天的時間

這個就相當楊氏太極的太極八法五步

但是李連杰的太極禪還帶入禪修

我發現這一套似乎為了忙碌的名人來設計的

雖然特別簡單但是學費一般人是上不了手的!!

我邊教邊學

因為我有楊氏太極的基礎學起來一點也不費工夫

 

後來我從網路廣告看板中看到了陳氏四大金剛朱天才在演化他的十三式太極

你只要看陳氏太極相關的Youtube就會帶出陳氏太極現在最夯的廣告

這時我就想試著研究看看

我會打楊氏太極拳

那可不可以通過視頻學學陳氏太極怎麼打???

我動念看看東岳太極當中陳氏太極的那幾招學陳氏太極是怎麼打的

這個第一個就是跳出朱天才的十三式太極

      

這時我深思朱天才的這十三式太極不曉得可不可以學得起來???

相較之下陳正雷之子陳斌教得更為簡單

朱天才的纏絲勁陳氏太極沒練個十年是學不起來的!

目前陳氏太極由四大金剛為首

最最最基本的就是

朱天才推的四勢五行功

陳正雷推的六手四象功

主要就是起勢、金剛搗硾、懶紮衣、六封四閉、單鞭、收勢

這個如果對比的話就是楊氏太極的四方拳

太極由武當開始

後來由蔣發傳給陳長廷(陳氏太極始祖)

再後來陳氏後代陳長興傳給了楊露禪(楊氏太極始祖)

陳氏太極的太極很重纏絲勁的練習

就是太極講的沾黏相隨然後藉著腰胯的轉移讓自身太極在8的旋轉中遊走

這當中很注意你雙腳的相隨相合

沒有相隨就會傷到你的膝蓋

練陳氏有很多人膝蓋就練到要換膝蓋

坐胯大弓馬姿勢非常漂亮吸引非常多年輕人練陳氏太極

那陳氏太極後來由楊露禪演化出楊氏太極

楊氏太極真的是養生太極

你可以觀察練陳氏太極跟練楊氏太極的人的平均餘命

練楊氏太極的人都比較長壽

我大概兩三天看一招陳氏太極

想練看看最簡單的朱天才的十三式太極

如果到時還持續得下去的話再來練陳正雷太極推的十八式太極

練陳氏太極比較累

我還是練楊氏太極比較養身

練個十三式就可以看陳氏太極的人打陳氏太極在打什麼了啊……

然而當你會打這金剛搗硾、懶紮衣、六封四閉、單鞭

東岳太極有這四招再加上掩手肱錘  

      

陳氏太極的教學視頻網路上比比皆是

由於很容易取得的緣故只要你想學我想花點時間一定是學得起來的

然後你再看陳氏太極的人打陳氏太極時你的眼界就會突然間打開

你也會發現中國人打陳氏太極跟台灣人打陳氏太極有很多細節的差異

 

上面我講了一些我最近太極的成長

因為我開始涉獵陳氏太極的打法他們的優點與缺點

當然很多楊氏太極老師們也會打陳氏太極

陳氏太極老師也會打楊氏太極

那這些老師他們怎麼學習的?

楊氏太極老師會找陳氏大師學還是找朋友學陳氏太極?

還是跟我一樣看著陳氏太極視頻學的

我們的太極學長姐楊氏太極拳太極劍打得非常好

後來跟太極老師說要告假一學期去學陳氏太極

這些學長姐後來就不見蹤影了

這個就是不同派別間還是有他的規則在

從學習太極中我發現陳氏太極的視頻非常得非常完整

但是要透過視頻學習陳氏太極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

 

回過神來

我從楊氏太極往前觀賞陳氏太極再到武當太極

武當張三丰最早傳的是太極十三式

所以現在你只要打這個太極十三式

每天花十分鐘打三次

可能你要休息一下再打

連續打三次

不管是楊氏叫太極八法五步

陳氏叫太極13

武當叫太極九式

每天打三次你就會身體健康

你看我修了長壽佛

然後我就在太極上更往下紮根

這個太極世界太是精采了

 

那蓮師伏藏本尊密法的世界更是精彩中的精采

精彩到太多可以學了

但是你這一輩子的時間有多少時間可以實修

太極透過網路展現在世人面前

蓮師伏藏本尊密法透過蓮師伏藏師轉世的仁波切也呈現在你的面前

太極不是用來看的

太極是要你自己下去打的

蓮師伏藏密法也不是只讓你看仁波切怎麼修的

你也要自己去修才能獲得真正的法益

 

修習蓮師伏藏本尊的第一關鍵

就是一定要先進行第一尊蓮師本尊的修習

你修所有的蓮師伏藏本尊密法時一定要先請召請蓮師加持

這個就像陳氏太極的四勢五行功、六手四象功

楊氏太極的四方拳

就是拳母

蓮師伏藏本尊密法的核心就是蓮師

再來再去修你的根本本尊自性本尊!!

像我後來修大白傘蓋佛母本尊密法

單單一個大白傘蓋佛母本尊密法就花了我好幾年的時間去做實修

這個就是當你選擇了

楊氏太極就要先會打楊氏27式太極

陳式太極就要先會打陳氏13式太極(陳氏18式太極)

武當太極就要會打武當九式太極武當十三勢太極武當秘傳36式太極

其實你把最基本的練個一年兩年

再來你要去開展更多的密法拳法就會更加的精采奪目

 

修習蓮師伏藏本尊密法一定要點蓮師伏藏本尊祕香

當你像我一樣練氣修法到一定階段

好的香息

有本尊氣加持的香

是非常需要的!!

特別是我們有需要為我們的親人修法時

這個本尊香的加持更是需要!!

 

打太極打到初陽氣生

這個跟密教修拙火初升

有一天你會跟我有一樣的體悟兩者是相同的

但是要打太極打到初陽生起要做到需要一段時間

並沒有那麼簡單

當我教我小朋友打太極時我才發現原來一般人要學太極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打太極本來就是拿來練氣的

這個是武當太極的初衷

後來傳到陳氏太極時加入了武術的打鬥術就變成可格鬥的太極

最早的陳氏太極是格鬥太極

後來到了楊氏太極又變成了養身太極

陳氏太極朱天才這一派也偏向養身太極

我們修習蓮師伏藏長壽佛本尊密法要懂得修法的真諦

同時我們也要活動伸展我們的身體

身體的活動絕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      

不是整天坐在那邊修法或者禪修

絕對要活動你的身體

達賴喇嘛一大早起來先大禮拜

       

然後一天一定會找時間在跑步機跑步

當然他身邊有藏醫在身旁調養他的身體

我觀察到很多仁波切的身子都越來越胖

胖到像我們的彌勒佛形象

我最近發現我的體重增加

而且血糖也瀕臨糖尿病的臨界點

這主要就是我們的美食太精緻之故

我一周最少打4-5天的太極還這樣

那如果我今天沒有打太極早就得糖尿病了

所以

大家千萬記得每天都要活動你的身體

每天做個體操走走路也好

謝謝大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mamuseum 的頭像
    pemamuseum

    昆山多傑的部落格

    pemamuse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