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開門一書分享~創古仁波切慈悲開示阿彌陀佛修持法門


創古仁波切在此書中談到投生極樂淨土的四個原因:


第一種因:明觀淨土、 第二種因:積聚福德、 第三種因:發菩提心、第四種因:迴向往生淨土。


這是阿彌陀佛在他的經典中所說的特殊方法。如果我們能夠修持,具備這四種因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很容易地在往生的那一刻,真正往生到極樂淨土。(內含漢傳佛說阿彌陀佛經、藏傳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祈願文)


這是通過顯宗的修法方式,告訴我們要所要具備四種因。並進一步介紹在密宗中的修持


法門,密宗特別將這樣的法教變成儀軌,可以次第的修持方式,也就是成為具有口訣、儀軌


的修持方式。


 


所以在此書也整理了極樂淨土簡略成就法,其實它的根本是講剛才講到的投生極樂淨土的四種因,但是通過儀軌的時候,它很次第地,一步一步地告訴我們應該怎樣來修持這四種因,怎麼樣來真正修持它。


 


正行:求生淨土四因


求生第一因:明觀淨土


從正行開始,我們剛剛談到求生淨土要具備四個因,首先是第一個因「明觀淨土」,包


括兩部分:


一、自生本尊


首先是觀想自己成為本尊,這叫「自生觀想」。這裡法本說:「水長蓮花之中央,


我現白色觀音像。」首先這兩句是觀想自己是本尊,是觀音菩薩。為什麼觀想


自己是觀音菩薩?那是因為自己本有的慈悲本質就是觀音菩薩。所以在這裡觀想,不再是


現在的凡夫身了,自己轉變為觀音菩薩, 而且就在淨土當中,你是在淨土當中的觀音菩


薩。


二、對生本尊


觀想在我們前方虛空中,有一個淨土,淨土中生起本尊,這叫「對生觀想」


這個部分稱為「明觀淨土」,四個因當中的第一個,但在儀軌當中強調的「明觀淨


土」,這裡比較強調的是淨土中裡面佛菩薩的樣子,並沒有形容外在的淨土,這和極樂淨


土願文所強調的不同,需要比較說明一下。我們觀想前方的時候,主要觀想的焦點是西方三聖,也就是淨土當中的佛菩薩:


1.阿彌陀佛:這裡首先觀想前方的淨土有阿彌陀佛,要如法本所說觀想──


前方蓮華月墊上,無量光佛身紅色,一面二臂等持印,托缽身著三法衣,


金剛跏趺坐而坐。


在觀想佛的時候,有「報身佛」的像,還有「化身佛」的像,這裡觀想的阿彌陀佛是化


身佛像,什麼是化身佛的像?這裡形容的是, 祂穿著三法衣, 示現一個比丘僧人的樣


子,或者持著缽、身披僧法衣等等。


2.觀世音菩薩:接下來是在阿彌陀佛右手邊是觀音菩薩,觀想右為白色觀自在,一面四臂前合掌,右持晶珠左持蓮,立於蓮花月輪上。


這裡是說,阿彌陀佛的右手邊有觀音菩薩,祂是現「報身像」,所以有各種莊嚴(裝飾


品)戴在身上,祂有一張臉,四隻手臂,站立著。


3.金剛手菩薩:接下來觀想的是阿彌陀佛左手邊,有金剛手菩薩,又叫大勢至菩薩,觀想


左為大力金剛手,一面二臂身藍色,右手持杵左持鈴,立於蓮花月輪上。


祂是一面、也就是一張臉,有兩隻手臂,身體是深藍色,右手持杵,左持蓮,立於蓮花


月輪上。


剛剛談到西方三聖,中間是阿彌陀佛,右邊是觀音菩薩,左邊是金剛手菩薩。接著我們


觀想,西方三聖周圍還有什麼人,還有什麼佛菩薩?我們想十方一切的佛菩薩都在周圍,


同時這裡還提到像是聲聞、羅漢等非常多都聖眾圍繞在周圍,你可以想祂們真的就在我


們前方,非常地多。剛剛這裡觀想,在我們的前方,有淨土,有西方三聖,還


有周圍很多的佛菩薩,而且真的就在我們前方出現。在觀修的時候,有的人會發覺狀況不


一樣,有的人可能身體的關係或者氣脈的關係,可以觀想得很清楚,就在我們前方;而有


些人則沒有辦法觀想或觀想不清楚,但最重要的是信心,你要確信西方三聖真的到面前來


了。


阿彌陀佛不會因為你觀想不清楚就不出現,阿彌陀佛的智慧和悲心,隨時都在看我們,


就像我們在祂的眼前一樣,我們在祂的眼裡非常清楚。所以不用擔心祂沒有在我的前方,


或者我觀想不清楚怎麼辦?你只要有著念頭,祂就真的在我的前方。你真的虔誠地相信


時,就可以了。


以上所觀想的「對生本尊」,又稱「三昧耶尊」或「誓言尊」;接下來的這段你要透過


觀想,從淨土迎請真正的「智慧尊」。這是因為我們或許還會有一個疑惑,覺得我這樣觀


想的並不是真的,只是自己想出來而已,為了要斷除我們這樣的疑惑,我們就需要再觀想


「智慧尊」。


 


接下來的智慧尊觀修要點請直接看內文


 


內容詳實,最後也詳述阿彌陀佛心咒持咒心要及持誦心咒時的自生與對生的觀想要點.


仁波切無私的批露實修阿彌陀佛法門的要點,實在是眾生之福祉.


 


這本書是香港創古密宗佛教中心帶來台灣義賣的.看過之後覺得相當殊勝,所以與法友分享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mamuseum 的頭像
    pemamuseum

    昆山多傑的部落格

    pemamuse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