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聽過一位老師的分享


特將心得分享整理如下:


 


五根(眼耳鼻舌身)對應(色身香味觸)


再由我們的意的作用


 


表意識(第六識)與潛意識(第八識)中間由我們的末那識(第七識)區隔開來


表意識就是我們的腦細胞在運作


腦細胞由14十萬個細胞在運作


其大小若要舉例就像台北小巨蛋那麼大的電腦在運作


 


但表意識就如浮在北極冰河上的浮冰(在冰河上的冰體積僅佔8%)


潛意識就如沉在北極冰河下的大冰塊(在冰河下的冰體積佔92%)


我們一輩子用到的潛意識的量就如同這個水面上的浮冰一樣僅佔8%


愛因斯坦是天才般的人物,但他一輩子也只用了12%的潛意識.


所以我們這輩子只要能找到方法開發我們的潛意識


那麼我們的成就必定非凡


 


再經由 果煜法師 八識表解 的介紹


很容易可從其分享的舉例來做整合~


電腦的比喻


下面我們用一種比較現代化的方式用電腦作比喻,來說明八識間的關係。當然這也牽涉到一個問題:如果你對電腦已用得很熟悉了,聽起來就很相應。反之,若對電腦還是一竅不通的話,就不聽也罷!



阿賴耶識


第八識,比如電腦中可讀寫的儲存設備,如硬碟等。其所藏種子,猶如硬碟裡的資料。

以一部電腦來比喻一個人的生命,故不同的電腦,即代表不同個體的眾生。首先講到第八識,其猶如電腦中可讀寫的儲存設備,如硬碟等。前既說到:第八識有廣義的和狹義的不同。廣義的,乃指萬法,故一切世間現象都已包括在其中。然這裡所講的第八識,且不是最廣義的。既以電腦比喻一位眾生,則在硬碟裡的資料,頂多是種子識。至於我愛執藏識,電腦跟它相關的配備,都可以稱為「我愛執藏識」。

所謂種子,就是眾生身口意三業所作的,都會在第八識裡留下印象,或者會變成一種潛伏的力量,而這力量會影響到未來的生命現象。故在唯識學裡,乃把這些儲存在第八識裡的印象.或潛藏的力量,而稱為種子。於是第八識的種子,乃對應於硬碟裡的檔案。這是簡單講第八識。



末那識


第七識,則如WINDOWS等作業系統。作業系統雖亦是硬碟中之資料,但電腦中一切作業,皆少不得也。又電腦開機之時,作業系統隨即載入;待關機前,作業系統才離開。

下面再講末那識,也就是佛法所謂的我執。關於第七識相當於電腦的那一部份呢?我想了又想,終於覺得它比較像作業系統。電腦不管是最初的DOS系統,或後來的WINDOWS 3.1WINDOWS 95WINDOWS 98等,都稱為「作業系統」。

這作業系統,雖也是安裝在硬碟裡的資料。然而電腦中的一切作業,不管是開啟檔案、編輯檔案,以及儲存檔案,都是透過作業系統去完成的。這種情況就像末那識,雖也是第八識種子中的一部份,但卻有特殊的功能從我執而造業。

以眾生的一切造作,不管是身行、口行和意行,都是從末那識去造作的。故末那識,乃可稱之為「造業系統」。而WINDOWS等,亦名為「作業系統」。名稱如此對應,這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呢?

如電腦於開機後,作業系統必先載入。故不管你隨後用什麼軟體:文書、簡報、影像、繪圖等,我們可以在很多軟體間切換;但總在作業系統的掌控中。這一直到要關機了,作業系統才會離開。

故就個人的生命期而言,開機乃喻生命的開始,而關機則為生命的終結。故於生死之間,末那識都在運作中,所謂「既恆又審」。前已講到,「去後來先作主公」的,其實不是種子識。因為硬碟裡的資料,乃都是被動的被作業系統所動。甚至有時候,兩部電腦的資料要交流,也是透過作業系統而去操作、完成的。所以「去後來先作主公」者,乃是作業系統的末那識也。



第六識


第六識,則為於顯示器裡,開啟、編輯、儲存檔案。開啟檔案,乃種子起現行;而儲存檔案,則現行熏種子。

又開啟檔案中,開啟舊檔,為「本有種子」。開新檔案,乃「新熏種子」。

下面再論第六識,也就是現識。此於電腦中,我乃喻為顯示器,也就是所謂的Monitor。為什麼呢?因為硬碟裡的檔案、資料,除非透過顯示器,否則就沒辦法顯示出來。甚至從開啟檔案、編輯檔案,以及最後的儲存檔案,也都得透過顯示器才能操作的。

所以第六識就像顯示器一般,第八識裡的種子,除非透過第六識,是沒辦法現行的。而感受、思惟、抉擇、記憶等,也都是因第六識才有作用。所以第六識,又稱為現識、分別識。這名字與顯示器,卻也相當雷同。

用電腦,不管是用什麼軟體,都得操作:開啟檔案和儲存檔案。這比之於種子識,開啟檔案乃如種子起現行;而儲存檔案,卻如現行再熏習成種子。當然開啟檔案,是指開啟舊檔而言,故喻之為:種子起現行。

然而電腦於開啟檔案時,乃有開啟舊檔和開新檔案的區別。而這在唯識學上,也說到有「本有種子」跟「新熏種子」的差別。

最初唯識學之所以區分「本有種子」與「新熏種子」的差異,乃是為了解決「眾生如何能從雜染而變清淨?」的問題。既眾生一向就是無明雜染,則難以從雜染中而熏習成清淨的種子。故有些論師乃認為:應存在「本有」的清淨種子。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上次已經說過:雜染與清淨,乃非完全對立的;故不需要建立本有清淨的種子,才能熏習佛法的智慧。

可是既電腦有「開啟舊檔」和「開新檔案」的區別,則何妨以開啟舊檔,比喻為「本有種子」呢?故「本有」者,非無始以來就存在也。以舊檔者,只要在操作前已儲存於硬碟之內者,都是舊檔也。

其次,若是「開啟新檔」,則喻為「新熏種子」也。於是本有種子跟新熏種子,便沒有絕對的區隔了;因為這次的「開啟新檔」,若到下次就變成「開啟舊檔」了。這新舊之間,也只是暫時的假名罷了。



前五識


前五識,為電腦的輸入.輸出設備。如鍵盤、滑鼠、掃描器、影像捕捉卡、數位相機、數據機及印表機等。

何以謂:前五識乃類似於電腦中,輸入和輸出的設備呢?以眼根,乃是從外面輸入影像資料者;而耳根,為從外面輸入音訊資料者;至於鼻舌身等亦皆然,可輸入不同類型的檔案。也就是透過五官,故能把外界的資訊,輸入阿賴耶識中。

然前五識不只能輸入,而且能輸出。以能輸出故,眾生因以造業。在電腦中的輸出設備,最常用的首推印表機,其次如投影機.喇叭,及數據機等。而眾生造業,雖有身.口.意三業,但意業乃第六識所為。故前五識所造,唯身業和口業爾。

前五識之不離第六識者,以一切輸入.輸出皆必透過顯示器才能操作也。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前五識是依存於第六識,才能有作用的。就電腦的比喻:乃為不管是那一種輸入或輸出的設備,其必透過顯示器,才能去操作也。而顯示器,其實又是從作業系統去操作的。所以作業系統,才是最內在的掌控者。



從現行到熏習


從前五識所輸入的資料,先搜索比對硬碟中的檔案。若有相關舊檔案,則以開啟舊檔而重新編輯也。反之,則開啟新檔也。比如見某人,若為舊識者,則以開啟舊檔而重新編輯、再儲存也。若全然未有相關資料,則為新認識者;乃以開啟新檔而重新輸入。

下面我們再說明:檔案開啟的問題。既前五識,乃能從外部輸入資料。於是這些資料,是要用開啟舊檔的方式去處理?還是用開新檔案的方式去處理呢?

首先要搜尋比對:看現在所要輸入的資料,在硬碟裡是不是已有舊檔案了;若在硬碟裡有相關的舊檔案,則以開啟舊檔的方式,而重新編輯把舊的印象再加上新的資料,然後再儲存起來。反之,若現在所欲輸入的資料,在硬碟裡完全沒有相關的檔案;則以開啟新檔而編輯儲存之也。

比如說我們見到一個人,一看原早就認識了,為什麼知道:是早就認識的呢?因為他的長相、他的聲音,早記憶在心田裡。故一核對,就知道他是某某人。是張三,就把張三的檔案開啟出來。是李四,就把李四的檔案開啟出來。若張三,認識已久,則他的檔案就很大。如李四,乃最近才認識的,於是李四的檔案就比較小。

既把舊檔案開啟後,則再加上新的資料:張三好像生病了,所以心情不太好等。更把這些資料加以輸入、重新編輯,而再儲存成張三的新檔案。

若舊識者,已太久未連絡,故檔案搜索不得,乃重新建檔,而為新認識者。然或那天,卻猛然想起,原早就認識了;故將新舊兩檔案合併為一。

反過來說,如看到一個人,檔案搜索了老半天,卻沒有任何印象。沒有任何印象,大概就是新認識的吧!於是我們就重頭輸入:他是什麼名字?從那裡來?長相怎樣?談吐如何?一大堆資料著手去輸入.編輯。

不只人是這個樣子,當我們看到一朵花時,也會去回想:這是什麼花呢?是茉莉花?還是文心蘭?如果記憶中完全沒有印象,乃不認識者。於是就去問別人:這是什麼花呢?問清楚了,再於「花」的子目錄下,建立另一個新的檔案。

或許有一種情況,有個人其實是已認識了。但是為太久沒有連絡了,不只沒有連絡,更從來不去想他。所以現在突然看到了,想都想不起來他是誰!於是既舊檔案搜索不得,故只好建立新的檔案,而把他當作新認識者。然有一天,卻突然想起來:耶!這個人原早就認識了。於是乃把新舊的檔案,合併為一。



軟體與硬體


軟體的操作,必有相當的硬體作基礎。身體氣脈,即是心識之硬體也。

電腦主要是用來做檔案的,所以基本上是以軟體為主。但是不管用什麼軟體,都必須有相當的硬體作基礎。

若就生命體而言,軟體即喻指我們的精神,也就是心識也。而硬體則喻指我們的身體。身不離心、心不離身,這是我再三強調的。而在粗重的身體與細緻的心識間,乃有氣脈,用以傳輸和操作。氣脈若在電腦中,即相當於許許多多的電子電路也。



電腦升級


電腦的升級,有軟體的升級和硬體的升級。軟體的升級分三:a作業系統的更新。b安裝新的程式。c舊程式的更版。

作業系統的更新,猶如悟性的提昇,故新的作業系統必然既更方便迅捷,也更周遍涵容。安裝新的程式,猶如生命廣度的增加。至於舊程式的更版,只是細度的增加爾。

用電腦的人都知道,電腦過一段時間後,就要升級。而升級,可分為軟體的升級與硬體的升級。

首先講軟體的升級。就我所知:軟體的升級,可分作三個等級:第一是作業系統的更新。比如從DOS的作業系統,到WINDOWS 3.1 WINDOWS 95WINDOWS 98等。大致而言,新的作業系統都既更簡單方便,也更周遍涵容。亦即既操作比以前更容易,也功能比以前更高明。故作業系統的更新,乃相當於悟性的提昇。

為什麼把作業系統的更新,比喻為悟性的提昇呢?因為既前面把作業系統比喻為眾生的我執。故如我執很堅固者,他的包容性一定很小,乃常會跟很多人起衝突的。而經修行後,既在理論上了解,也在體驗上契入,故使我執慢慢淡化了,使心量慢慢打開了。這時,再處理任何人事,一定更得心應手。所以乃對應於作業系統的更新也。

第二是安裝新的程式。比如我本來只有文書軟體,而現在再安裝簡報軟體、繪圖軟體、翻譯軟體等。安裝新的程式,乃對應於生命廣度的拓延。譬如以前沒有接觸過藝術,而現在觸及藝術了;以前沒有深入醫學,而現在深入醫學了。生命廣度的拓延,即使不是質的昇級,但還算是量的昇級吧!

第三舊程式的更版。比如文書軟體的從Word 5.0昇級成Word 7.0,從Word 7.0,昇級成Office 2000。版本既愈來愈新,也算是另一種昇級吧!然而以這種昇級,只是局部性的功能增強,所以只能對應於生命細度的精緻也。

所以必生命的高度、廣度和細度,都提昇了,才是全方位的生命也。

通常軟體的昇級,必對應於硬體的提昇:比如硬碟的擴大、CPU的加快和記憶體的增加等,才有卓效。故修心證悟,亦必對應有身體氣脈的改變才是。

就電腦而言,通常軟體的昇級都必對應有硬體的昇級,才更有效;尤其以作業系統的更新為然。比如雖從Win3.1昇級成Win98,可是你卻還用原來的Pentium100,或記憶體只有16MB。這樣雖軟體昇級了,卻未必能用得更方便也。所以不管是CPU的加快、硬碟的擴大、記憶體的增加。總之,必硬體也一起昇級,才真有效。

就傳統的佛法而言,乃都把修行定義在「心性的提昇」,這當然是最重要的。然而在心性提昇的當下,也應該對應有身體.氣脈的改變才是。雖這一部份傳統的佛法乃講得比較少,但就理論而言,應如此才合理。

所以一個人真修行成就了,也能具足六神通。而六神通者,當不只是心性的提昇,也必包括身體.氣脈的改變。否則神足通如何能升天入地、穿牆走壁呢?

以上,乃以電腦的比喻而說明八識間的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mamuse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